運動,健身,健身房,台灣健身,台灣健身中心,運動中心,健身課程,重訓,肌肉,有氧運動,跑步機,心肺運動,健身教練,運動知識,營養知識,新知,營養師

新手快看!壺鈴擺盪這些錯誤超常見

在眾多健身動作中,壺鈴擺盪(Kettlebell Swings)可以說是最經典、最受歡迎的訓練之一。很多人一開始接觸壺鈴擺盪,可能會覺得它只是「用手在甩壺鈴」的運動,但只要真正學會正確的發力方式,就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個全身性的爆發力訓練。


而且壺鈴擺盪不需要龐大的器材,也不像其他重量訓練需要護具或夥伴幫忙協助,只要一顆壺鈴,加上一點空間,就能開始進行。對於忙碌的上班族、想在家運動的人來說,壺鈴擺盪可以說是最實用的選擇。不過新手也要注意。

壺鈴的歷史與背景

壺鈴起源於18世紀的俄羅斯,當時被稱為 「girya」。最早並不是用來健身,而是當作秤重工具,幫助農民或商人測量穀物、貨品的重量。


不過隨著時代演進,人們發現這樣的鐵塊非常適合用來訓練力量,逐漸演變成俄羅斯士兵、運動員的訓練器材。後來更發展出「壺鈴比賽」,選手比拚誰能舉起更多次或舉得更久。


如今壺鈴已經紅遍全球,尤其是在CrossFit、功能性訓練以及運動員體能課程中被廣泛使用。台灣的健身房裡也幾乎都能看到壺鈴的身影,甚至很多人會買一顆壺鈴放家裡,利用短短10分鐘就能完成全身運動。

壺鈴擺盪主要訓練到哪些肌肉?

(圖/翻攝自healthline)

很多人以為壺鈴擺盪只練到手,其實完全不是這樣!真正的發力來自臀部和腿部。以下是主要參與的肌群:

  • 臀大肌(Glutes):主力發力點,讓壺鈴往前擺盪的來源
  • 腿後肌群(Hamstrings):協助髖部伸展與爆發力
  • 小腿(Calves):穩定支撐
  • 背伸肌群(Erector Spinae):保持脊椎穩定
  • 核心肌群(腹直肌、腹橫肌):維持姿勢


次要參與肌群:

  • 斜方肌、菱形肌(Traps & Rhomboids):幫助肩胛骨後收,避免駝背
  • 股四頭肌:維持姿勢
  • 前臂與握力肌群:控制壺鈴


這也是為什麼壺鈴擺盪被稱為「全身訓練」的原因,幾乎全身肌肉都會運用到。

壺鈴擺盪的六大好處

(圖/翻攝自pexels)

壺鈴擺盪為什麼這麼受歡迎?原因就在於它能在短時間內同時訓練多種能力。


1. 提升心肺耐力

壺鈴擺盪是一個全身性的爆發動作,會大量消耗氧氣並快速提升心跳。短短幾分鐘就能讓你氣喘吁吁,效果媲美衝刺跑或高強度間歇訓練 (HIIT)。


很多人會用「Tabata」模式(20秒擺盪+10秒休息,連做8組),效果極佳,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心肺功能。


2. 強化後側鏈肌群

「後側鏈」(Posterior Chain) 包括臀大肌、腿後肌群、小腿、下背和上背。這些肌群是人體動作的基礎來源,但也是現代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。


尤其長時間坐辦公室,會導致臀部肌肉失去力量,久而久之容易腰酸背痛。透過壺鈴擺盪,能有效啟動並強化這些肌群,改善姿勢並降低受傷風險。


3. 全身整合性運動

不同於單一肌群訓練 (例如二頭彎舉),壺鈴擺盪需要核心、下肢、上肢同時配合。這樣的「全身動員」訓練方式,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搬東西、提重物,甚至運動表現,都有直接的幫助。


4. 燃脂效率超高

因為強度高、動員肌肉多,壺鈴擺盪能在短時間內燃燒大量熱量。加上「後燃效應」(EPOC),運動後身體還會持續燃燒熱量,讓減脂效率更上一層樓。對想減重、想快速消耗熱量的人來說,是非常好的選擇。


5. 簡單、方便、省時

做壺鈴擺盪不需要大器材,甚至不需要太大的空間。只要一顆壺鈴,5到10分鐘就能完成一場全身訓練,非常適合時間有限或不想跑健身房的人。


6. 對關節友善

有些人不適合跳繩或跑步,因為對膝蓋衝擊太大。壺鈴擺盪全程雙腳踩地,屬於低衝擊運動,相對比較保護膝蓋,同時又能達到類似的心肺效果。

壺鈴擺盪正確做法

正確的動作不僅能避免受傷,還能讓訓練效果最大化。以下步驟請務必熟記:


1.起始姿勢

  •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腳尖稍微朝外。
  • 壺鈴放在身前方約30公分的位置。


2.屈髖(Hip Hinge)

  • 臀部往後推做出髖鉸鏈的動作,髖部高於膝蓋低於肩膀。
  • 雙手抓住壺鈴使其斜向自己,像是手的延伸。
  • 背保持中立,穩定核心保持,此時動作會像是準備傳球的美式足球員。


3.爆發推髖

  • 吸氣後把壺鈴拉至大腿之間,如同往後傳球一般。
  • 呼氣同時維持後側與核心張力,如硬舉般讓身體充滿力量的站直。
  • 帶動壺鈴往前上擺至肩膀高度,你會感到臀部繃緊。
  • 手臂放鬆,不要刻意出力。


4.回擺

  • 壺鈴自然落下,回到大腿之間。
  • 重複動作,找到連貫的節奏。


建議:做2~3組,每組10~20下,或設定時間,例如5分鐘盡可能多做。

新手常見錯誤

很多人因為動作不正確,效果大打折扣,甚至受傷。常見錯誤包含:


  • 手臂用力舉壺鈴 → 應靠整個後側的力量將壺鈴盪出。
  • 落下時太早髖屈→讓壺鈴極度接近身體時才進行髖屈
  • 落下時壺鈴位置過低→擺盪種壺鈴不低於膝蓋。
  • 駝背 → 給腰部帶來多餘的壓力,必須保持背打直。
  • 變成深蹲 → 這不是深蹲,而是屈髖。
  • 膝蓋彎太多 → 影響動作爆發力。
  • 核心沒收緊 → 容易閃到腰。
  • 速度過快 → 先求穩,再求快。
  • 重量過重或過輕 → 要挑剛好能控制的重量。
  • 忘記呼吸 → 請記得吸氣(回擺)、呼氣(挺出)。

如何挑選壺鈴重量?

(圖/翻攝自pexels)

壺鈴重量範圍非常廣,從2公斤到92公斤都有。不過大多數人做壺鈴擺盪時,使用的重量通常在8公斤到32公斤之間。

  • 新手建議重量:
    - 女生:8~12公斤
    - 男生:12~16公斤


  • 進階訓練:
    - 女生:12~16公斤以上
    - 男生:16~24公斤以上


要注意的是,重點不是比誰拿得重,而是以「正確姿勢」完成。姿勢比重量重要,千萬不要為了逞強用太重的壺鈴。

壺鈴擺盪的延伸應用

當你熟練基本壺鈴擺盪後,可以嘗試更多變化動作,這些進階動作能幫助你突破訓練瓶頸,讓身體不斷進步。


  • 單手壺鈴擺盪:更挑戰核心穩定。
  • 交替手擺盪:左右手交換,更考驗協調。
  • 雙壺鈴擺盪:同時拿兩顆壺鈴,加倍挑戰。


壺鈴擺盪是一個簡單卻威力強大的訓練動作。它能提升心肺、強化核心、鍛鍊後側鏈,還能幫助減脂、改善體態。


無論你是想減重、想提升運動表現,或是單純想讓自己更健康,壺鈴擺盪都是值得加入的訓練。


只要掌握正確動作、挑對重量,短短5到10分鐘,你就能完成一場全身性的爆汗運動。下次運動時,不妨拿起壺鈴試試,保證讓你感受到「爆發力與燃燒感」的雙重快感!



資料來源:healthline
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
  • WeckMethod-WMQ/RMTS
  •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  •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  •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  • TRX-SCT 懸吊訓練
  •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  •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

相關標籤
文章留言區

對本文章的建議以及想法,可以到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哦

重新填寫
表單送出
收藏成功

前往會員中心查看收藏清單

+ 會員中心

搜尋

您可以在以下欄位輸入您想尋找的項目或選取熱門關鍵字

  • # 預售
  • # 課表
  • # 有氧公告
  • # 公告
  • # 足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