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角肌是許多人在訓練時容易忽略的肌群。不論是訓練頻率不足,還是使用了不正確的動作分解,都可能讓這個重要部位無法有效發展。雖然三角肌不像胸肌或背肌那樣常成為訓練主角,但肩部的完整發展對整體肌力、姿勢與外型都有相當關鍵的影響。因此,三角肌訓練絕對不該被忽視。
本篇指南將系統性地介紹三角肌的解剖結構,說明每個區塊在動作中的功能,並根據不同器材資源,提供對應的訓練方法。不管是在健身房還是在家中訓練,都能找到合適的三角肌動作。
1.三角肌構造解析(Delt Muscles Anatomy)

在開始訓練之前,了解三角肌的解剖構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唯有掌握肌群的排列與功能,才能真正達到「心肌連結」(Mind-to-Muscle Connection),提升每一次訓練的品質。
三角肌(Deltoid)是肩膀的主要肌群,由三個部分組成,分別是:
- 前束(Anterior Deltoid)
- 側束(Lateral Deltoid)
- 後束(Posterior Deltoid)
這三個區塊在日常動作與訓練中,負責不同方向的肩部活動。針對每一束進行有意識的鍛鍊,可以幫助提升力量表現、改善姿勢,也讓上半身的線條更完整。
▍前束三角肌(Anterior Deltoid)
前束位於肩膀的正前方,主要負責肩關節屈曲,也就是手臂向前或向上抬起的動作。它同時參與水平內收(將手臂橫向靠近身體)與內旋(使手臂向內轉動)。
許多人以為胸部訓練就能順便鍛鍊前束三角肌,但實際上,若想擁有線條分明的肩部輪廓,還需要額外的專項訓練。建議可以搭配複合動作與孤立訓練來強化前束,例如「肩上推舉」搭配「前平舉」。
▍側束三角肌(Lateral Deltoid)
側束,也就是肩膀外側的部分,是打造寬肩線條的關鍵所在。它的主要功能是肩外展──讓手臂向兩側抬起。
此外,側束也參與一些複合型動作,例如當手肘彎曲時進行抬舉與旋轉等動作。常見的訓練方式包含「側平舉」、「側向划船」等,這些都能有效刺激側束肌纖維,強化中段肩部的厚實感。
▍後束三角肌(Posterior Deltoid)
後束位於肩膀的後側,負責肩關節伸展(手臂往後抬)、水平外展(橫向打開)與外旋等動作。
這個區塊常常被忽略,但對維持身體平衡與預防駝背姿勢非常重要。若只著重肩部前側,會導致肌群失衡與姿勢偏移。
推薦的後束動作包括「坐姿後束划船」與「後方拉伸外展划船」,能有效強化後側肌力並協助改善整體姿勢。
2.三角肌訓練的重要性
在安排上半身訓練時,大多數人會優先想到胸肌或背肌這類大肌群。三角肌雖然體積較小,但在各種動作中扮演著穩定與協調的重要角色,因此應該被視為一個主要肌群來訓練。
透過針對性的三角肌訓練,不只可以強化肩部功能,更能帶來以下幾個實質效益:
▍改善姿勢(Better Posture)
全面強化三角肌的三個區塊(前束、側束、後束)有助於肩膀對齊,進而改善常見的姿勢問題,例如圓肩與頭部前傾。
當三角肌能均衡發力,身體自然能維持挺立、穩定的狀態,不僅外觀看起來更挺拔,也能減少久坐或運動後的疲勞與不適。
▍提升活動度(Increased Mobility)
三角肌的強化有助於肩關節的靈活度提升,這不僅會讓你在訓練表現上更順暢,也會讓日常生活中的動作(例如舉手、提物)變得更輕鬆省力。
穩定的活動範圍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運動軌跡,降低代償動作與受傷風險。
▍預防運動傷害(Injury Prevention)
當三角肌具備足夠的力量與穩定性,肩關節在活動時能更加流暢、協調。這不僅減少了肌肉拉傷或肩部扭傷的機率,也能提升身體的整體功能性。
對於長期有健身習慣的人來說,穩固的肩部肌群可以延長運動壽命,避免因過度使用造成的慢性損傷。
▍帶動其他動作表現(Other Exercises Get Better)
三角肌是許多上半身訓練的輔助肌群。無論是胸推、划船、引體向上,或是滑輪下拉等訓練,都需要肩膀的穩定參與。
當三角肌足夠強壯,不僅能支撐更大的重量,也能提升動作的控制與效率,進一步改善整體表現,無論是在訓練還是運動競技中。
▍提升外觀線條(Improved Aesthetics)
對許多人而言,三角肌訓練最直觀的好處,就是讓外型更好看。清晰立體的肩膀輪廓能讓整個上半身看起來更寬、更強壯。
就像小腿過細會讓腿型看起來失衡,如果缺乏良好的肩部發展,即使胸肌與手臂再粗壯,也會讓整體比例失調。想要打造勻稱的身形,三角肌訓練絕對不能少。
3.最有效的三角肌訓練動作
了解三角肌的重要性之後,接下來就是實際行動的時候。以下這套訓練菜單涵蓋了三角肌三個區塊(前束、側束、後束),每個動作都經過精挑細選,旨在提供最有效的刺激與成效。
以下動作順序由前束開始,依序帶入側束與後束,方便你安排訓練時依照順序執行。
▍前平舉(Front Delt Raise)
動作分解:
- 將啞鈴椅調整至約30度的上斜角度。
- 坐穩後,雙手各持一顆啞鈴,以正手(overhand grip)握法開始。
- 將雙手往前抬起至與肩同高,手肘保持微彎。
- 可使用滑輪機代替啞鈴,椅子須放置在能輕微預伸前束的位置。
訓練優點:
藉由後仰在30度角度的椅背上,能讓手臂有更多後伸空間,提供前束更大的伸展幅度與肌肉啟動效果。
▍夾壓推舉(Crush Grip Press Out)
動作分解:
- 雙腳與臀同寬站立,雙手在胸前持一顆啞鈴,重量高度與肩同高。
- 將啞鈴向前推出,專注於前束的肌肉收縮。
- 推至最遠端後稍停,慢慢還原至起始位置。
訓練優點:
這是一個高張力的動作,有助於最大化前束肌肉的收縮與控制。
▍蝴蝶啞鈴平舉(Dumbbell Butterfly Raise)
動作分解:
-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雙手持啞鈴,手臂進行外旋(underhand grip)。
- 將啞鈴向兩側順著肩胛平面舉起,略高於肩膀,肘部與肩同高。
- 收縮側束後慢慢下放。
訓練優點:
可有效啟動側束三角肌,並降低對肩關節的壓力,適合想提升側肩線條又擔心肩部不適的人使用。
▍啞鈴髖提(Dumbbell Hip Huggers)
動作分解:
-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雙手自然持啞鈴於身體兩側,活動範圍較小可考慮用較大的重量。
- 避免像「立正划船(Upright Row)」那樣直接上提,而是邊上提邊將手掌向外旋轉。
- 將啞鈴往身體後方與外側拉提,拉至肚臍高度或稍高即可。
訓練優點:
這個動作可讓手臂往身體外側及後方移動,有效刺激後束三角肌。
▍啞鈴泳者(Dumbbell Swimmers)
動作分解:
- 趴在上斜椅上,胸口貼住椅面,雙手各持一顆啞鈴。
- 雙手先往兩側提起(啟動側束),接著往前滑行(啟動前束)。
- 這一整套動作為一次完整的反覆。
訓練優點:
這是一個能訓練整個三角肌的動作,重量不需太重,關鍵在於完整動作軌跡與連續控制肌群。
4. 有效針對三角肌訓練動作
實話實說:想要打造強壯的肩膀,靠舉超重的重量其實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原因在於,當重量過重時,身體會動員大量其他上半身肌群來協助完成動作,例如手臂、胸大肌、背肌、核心,甚至腿部肌群。再加上動作本身產生的慣性,也會分散肩部的施力。
簡單來說,這些大重量訓練常常無法有效孤立刺激三角肌。若想促進三角肌發展,有時也需要使用較輕的負重,並專注於每一次的肌肉收縮與控制。
以下將介紹幾個針對三角肌各區塊(從前束到後束)設計的訓練動作,特別適合用來加強肩部肌群的發展與雕塑。
▍彈力帶推舉(Overhead Band Press)
動作分解:
- 將彈力帶固定在胸口以下的位置。
- 雙手握住彈力帶後,退後幾步,維持張力。
- 將雙手往頭頂上方推舉,直到手臂完全伸直。
- 每一組採用高次數進行,每次上推時停留約三秒,專注於動作與張力。
訓練優點:
彈力帶會產生「變動阻力」,讓目標肌群在整個動作過程中都處於持續張力狀態。搭配慢速控制,可大幅提升肌肉收縮效果。
▍槓鈴肩上推舉(Barbell Overhead Press)
動作分解:
- 雙腳與臀同寬站立,雙手以稍寬於肩的正握方式握住槓鈴,槓鈴位於肩膀前方。
- 將槓鈴往上推舉至手臂完全伸直。
- 回到肩膀高度後再重複動作。
訓練優點:
這是少數可以使用較重重量的肩部動作之一,適合用來增加整體肩部力量。雖然不是完全孤立三角肌的動作,但能有效強化整體肩部發力與穩定度。
▍滑輪遞送抬舉(Relay Raises)
動作分解:
- 面對滑輪機背對站立,一腳稍往前跨。
- 單手握住把手,掌心朝內。
- 運用肩膀的力量將手往前推出,然後控制地慢慢回到原位。
訓練優點:
這個動作同時訓練前束三角肌與肩部旋轉控制,是提升穩定與感受度的好選擇。
▍側平舉(Lateral Raise)
動作分解:
- 雙腳站直,雙手持啞鈴,手掌朝內。
- 將手臂往側邊抬起,肘部微彎,手肘抬到肩膀的高度再放下。
- 全程身體不晃動,手臂上下速度一致不使用慣性擺動。
訓練優點:
強調完全由肩膀出力,不能依賴身體擺動或爆發力,適合使用輕重量訓練,也特別針對側束三角肌進行深度刺激。
▍面拉(Face Pulls)
動作分解:
- 將繩索固定在滑輪機高處。
- 一腳略微前踏,雙手握住把手,掌心相對、大拇指朝後。
- 將繩索拉向臉部,手部略微旋轉,肘部下拉至低於肩膀的位置。
訓練優點:
這是經典的後束三角肌與肩旋轉肌群訓練動作,有助於訓練肩關節轉動的功能性。建議列入每一次後束訓練菜單中。
▍單手後束划船(One-Arm Rear Delt Row)
動作分解:
- 單手持啞鈴,以反手握法進行,另一手支撐在平椅上,身體呈現俯身姿勢。
- 為了鎖定後束三角肌,手肘要遠離身體,不可貼近(貼近會偏向訓練背闊肌)。
- 手肘往外側拉起並稍微旋轉,直到手臂與肩同高,收縮後放下。
訓練優點:
簡單調整肘部路徑,就能讓這個動作更集中在後束發力,是後側訓練中的變化應用。
如何開始訓練三角肌?
對於剛起步的訓練者無論是徒手動作,還是運用彈力帶這類簡易器材,都能達到穩定的刺激效果。
建議訓練時仍然維持三角肌三個區塊的完整訓練邏輯──也就是從前束 、 側束 、 後束都需安排,確保整體肌群發展均衡,避免出現姿勢偏移或肌力不平衡等問題。
不論進行訓練,訓練時都應聚焦在控制動作、專注於訓練品質。持之以恆,便能看見明顯的肩部發展進步。
為什麼三角肌值得你認真投入
強壯且發展良好的三角肌,不只是外型上的加分,更是許多動作表現與身體協調的基礎。無論是在自由重量訓練、機械訓練,還是日常生活中,肩膀的穩定度與活動能力都和三角肌密切相關。
建立平衡發展的三角肌,不只可以改善姿勢、減少疼痛與疲勞,也能提升整體訓練效率。許多常見的肩部不適、力量卡關,往往都與忽略某個區塊(尤其是後束)有關。
本篇介紹的訓練原則與方法,能協助你從不同角度出發,有效刺激前束、側束與後束。
最後要提醒的是
真正讓肩膀進步的關鍵,不是重量有多重,而是你對肌肉控制的專注度與執行品質。在孤立訓練中當你開始建立「心肌連結」,每一組動作都能產生實質效果,這才是三角肌訓練真正的核心。
如果你希望進一步建立更完整的增肌與力量訓練系統,也可以尋求專業的教練協助,依照自身目標與器材條件挑選最合適的方案。
資料參考來源:AthleanX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- WeckMethod-WMQ/RMTS
-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-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-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- TRX-SCT 懸吊訓練
-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-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