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,健身,健身房,台灣健身,台灣健身中心,運動中心,健身課程,重訓,肌肉,有氧運動,跑步機,心肺運動,健身教練,運動知識,營養知識,新知,營養師

北美握力冠軍分享:三大訓練動作讓你有效提升握力!

credit: Grip & Lift Australia

你有觀察過自己的握力有多強嗎?握力競賽這門冷門運動裡,有一項特技被視為巔峰成就:使用兩片老式 York Barbell 的 45 磅槓片進行「雙槓片夾舉(Double-Plate Pinch Hold)」。


槓片夾舉聽起來簡單:將兩片厚度約兩英吋的槓片立起(光滑面朝外),以大拇指與其餘手指夾住,提起至腰部高度並維持。但實際執行起來呢?槓片的表面會讓即使是體能極佳的人也大喊困難。你應該試試看這挑戰(但一開始請從現代的 5 磅槓片開始):有一項大型研究顯示,握力較弱與心血管疾病與早逝風險較高有關。更何況,握力不足也容易導致受傷。


穩固的握力也能幫你在健身房裡提得更重、突破個人紀錄。「很多時候,限制你進步的其實是你的雙手。」五屆北美握力冠軍 Jedd Johnson 表示。

如何訓練握力?

想練出如虎鉗般的握力?以下這四種方式可以輕鬆融入你平常的訓練中:


1. 用力握緊槓鈴

每次拿起重量時,都盡可能用力握住槓鈴。實際上,「把它當成要壓爛的東西一樣用力握,」StrongFirst 執行長 Pavel Tsatsouline 說。做單臂動作(如單臂划船)時,另一隻手也可以同步握拳增加刺激。


2. 換更粗的把手

在進行硬舉或拉舉類動作時,使用特製的粗槓鈴、啞鈴或把手。如果你沒有粗槓,也可以拿毛巾纏在一般槓鈴上增加握感難度。


粗槓的直徑大約是一般槓鈴的兩倍,這會迫使你用更大的力量去穩定握住,這樣即使是較輕的重量,也會感覺更重。Johnson 說這能有效提升握力需求。


3. 掛在槓上練出更強握力

想要更粗壯的雙手?訓練教練 Dan John 建議你每週加一次這個簡單挑戰:做一個引體向上,然後掛在單槓上撐 30 秒。 不放手,接著再做下一次。重複,直到你的握力撐不住或無法再完成引體向上。能撐滿 10 組,就等於待在槓上超過 5 分鐘──那就是你握力實力的證明。


4. 多元刺激握力神經系統

人類大腦的動作皮質區要動用超過 30 塊肌肉來控制手部,因此若要全面提升握力,就必須超越單一訓練器材。 「在槓上吊毛巾、使用粗繩或 PVC 水管等器材,都會對握力產生不同的挑戰,」前《Men’s Health》健身顧問 David Jack 表示。每週安排至少三組以下任一動作:毛巾引體向上/反手引體、PVC 拖拉/行走、或使用繩索進行拉舉變化動作。

握力所需的主要肌群

1.前臂伸肌群(Forearm Extensors)

位於前臂背側的肌肉群,負責張開手指與手腕後仰。

訓練方式: 張開手掌、手指盡量往外展,同時手腕向後彎。維持 30 秒,休息後重複。


2.前臂屈肌群(Forearm Flexors)

這組位於小指側的前臂肌肉,是進行抓握與夾持動作的關鍵肌群,幾乎所有運動都會用到。

訓練方式: 進行手腕彎舉(Wrist Curls),或進行其他本文介紹的進階動作。


3.魚際肌群(Thenar Muscles)

這組肌群幫助你的大拇指夾向其他手指,在多數健身訓練中經常被忽略。

訓練方式: 執行槓片夾舉。從兩片 5 磅槓片開始,若有光滑面則朝外。目標為維持 60 秒。

小提醒: 若無法完成光滑面朝外,可先將光滑面朝內練習,雖然難度稍低,但仍能有效訓練魚際肌群。

不同訓練使用的握法建議

硬舉(Deadlift)

使用「混合握法(Mixed Grip)」可協助你處理較重的負荷。


在輕重量組時使用「雙手正握(Double Overhand Grip)」,在最大重量時則使用混合握法:一手掌心朝內,另一手掌心朝外。這樣能增加穩定性,避免槓鈴滑落。

 記得每組要輪流變換手勢,以免長期導致脊椎旋轉方向固定。


臥推(Bench Press)

手拇指繞過槓鈴採用實握,避免虛握又稱「猴子握法(Monkey Grip)」。


猴子握法(拇指與手指在同側)有時被用於減輕肩膀壓力,但也更容易導致槓鈴滑落。建議你始終將拇指繞住槓鈴,同時注意手與手之間的間距。當槓鈴碰到胸口時,前臂應垂直對地。

奧林匹克舉重動作(Olympic Lifts)

此類動作不一定要使用「鉤握法(Hook Grip)」。


一般來說,建議使用標準的雙手正握,拇指不包住、直接以手指緊握槓鈴。

 雖然有些精英級舉重選手會在抓舉(Snatch)與挺舉(Power Clean)中使用鉤握法,但若你不是專業選手,可斟酌使用。


挺舉(Power Clean)

雙手位置應略寬於臀部兩側。


要找到最佳握距,先將槓鈴舉至大腿前方,拇指朝內延伸,手移至與大腿外側接觸為止。這樣當槓鈴位於肩部時,手指關節會落在肩外。


前蹲(Front Squat)

若無法正握槓鈴,可使用繩子或腕帶協助。


槓鈴應置於鎖骨與肩膀前側,以正握握法固定。若你在進行這個姿勢時出現肩膀、手肘或手腕疼痛,可在槓鈴上綁腕帶或繩子,雙手握住兩端,再將手肘抬高,這樣就算有活動度限制也能穩定控槓。


跑步(Running)

保持雙手放鬆、自然擺動。


你可能不會在跑步時想到握力,但其實應該注意。超馬選手、作者 Adam Chase 建議:避免跑步時緊握拳頭,保持雙手放鬆自然,能減少前臂壓力並節省能量。

三個提升握力的訓練動作

壺鈴壓握划船(Kettlebell Crush Row)

動作教學:

  • 雙手從兩側握住壺鈴,就像要擠爆一顆籃球那樣用力。
  • 身體前傾進行划船動作,將重量拉至胸口,再慢慢往下接近地面後再回到起始位置,全程維持握力張力。


組數與次數: 做 3 組,每組 10–12 下。

毛巾握引體向上(Towel Grip Pullups)

動作教學:

  • 將毛巾掛在單槓上,雙手抓住毛巾兩側進行引體向上,或者從一手握毛巾一手握槓開始。進行引體向上。每組交換手勢一次。


組數與次數: 做 4 組,每組 4–6 下。

壺鈴上舉(Bottoms-Up Pressing)

動作教學:

  • 進行肩推或地面推舉(Floor Press)時,將壺鈴倒立持握,讓壺鈴底部朝上。
  • 握住把手並維持重量穩定,整個動作需不斷調整手部肌群控制。


組數與次數: 做 3 組,每組 10–12 下。單邊或雙手同時都可以。

強化握力不僅能幫助你提升舉重表現,還與整體健康密切相關。研究指出,握力較弱與心血管疾病、早發性死亡風險上升有關。良好的握力也有助於日常動作的穩定性、降低受傷風險,並延緩與年齡相關的肌力流失。無論是運動表現或長期健康,握力訓練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。


資料參考來源:Men'sHealth
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
  • WeckMethod-WMQ/RMTS
  •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  •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  •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  • TRX-SCT 懸吊訓練
  •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  •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

相關標籤
文章留言區

對本文章的建議以及想法,可以到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哦

重新填寫
表單送出
收藏成功

前往會員中心查看收藏清單

+ 會員中心

搜尋

您可以在以下欄位輸入您想尋找的項目或選取熱門關鍵字

  • # 預售
  • # 課表
  • # 有氧公告
  • # 公告
  • # 足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