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想要有浩克般的手臂,每次進健身房就只練二頭;或者想擁有網美般的腹肌,於是無時無刻都在仰臥起坐。相信你身旁,或多或少都有如此執念朋友。
獲得正確資訊,並經過自我判斷,執著才會有意義
一般來說,全身的肌群都建議放進訓練菜單中,原因在於能讓身體肌肉平衡發展,不僅能避免受傷,視覺比例上也較為合理。而其他肌群的成長,連帶提升整體力量,更能讓訓練效果有所突破。那既然所有部位都得練,那要如何分配才會有效率?以下先從人體肌群說起。
變壯好難?先練大肌群準沒錯!
人體大約有650多條肌肉,佔全身35%至45%,功能相似的肌肉組成肌群,不同肌群各司其職,讓人得以順利的進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動作。
肌群粗略分為大肌群,包含:
• 胸-胸大肌、胸小肌、前鋸肌(俗稱子彈肌或鯊魚肌)
• 背-背闊肌、菱形肌、斜方肌
• 腿-股四頭肌(前大腿)、腿後腱肌群、臀肌、大腿內側肌群、比目魚肌(小腿)、腓腸肌(小腿)
還有小肌群,如:
• 肱二頭肌
• 肱三頭肌
• 肩-前三角肌、中三角肌、後三角肌
• 核心肌群-腹直肌、腹橫肌、骨盆底肌、腰方肌、豎脊肌(背部)等
所有肌肉都是協同運作,大肌群負責主要運動,如走路、跑步、提重物等,而小肌群則擔任輔助或是穩定身體的角色。從人體的設計來看,先練大肌群,亦是能提升效率的選擇。
大肌群訓練,主要為多關節運動,如深蹲、硬舉、臥推等,包含一個以上關節參與的運動。以臥推來說,肩關節與肘關節參與,與關節相連的胸大肌、前三角肌、肱三頭肌都能被訓練到。
而小肌群運動所採取的,則通常是孤立訓練,將身體固定,只靠單一動作訓練單一肌肉,如啞鈴二頭彎舉。從效率的角度來看,大肌群訓練中,小肌群亦能連帶得到訓練效果,等力整體量提升後,再穿插小肌群訓練即可;若一開始只練小肌群,反而本末倒置,難以得到效果。
大肌群訓練激發荷爾蒙,欲增效率別忘了腿
負重訓練能刺激睪固酮分泌,尤其以大肌群訓練效果更好。睪固酮是促進肌肉合成的主要賀爾蒙之一,因此許多教練都會鼓勵新手,做多關節運動,特別是深蹲。
人體肌肉有70%在下肢,研究顯示人體最大肌群若得到充分訓練,睪固酮分泌會比其他肌群訓練來得高,也有助於其他肌肉的發展。另外腿部肌群還有「第二顆心臟」的稱號,原因在於肌肉會將流至足底血液,打回心臟,由此不難發現,練腿的重要。
腿部訓練辛苦不在話下,因此曾有人提出,跑步就能訓練到腿,進健身房練其他部位即可,其實這並不正確,有氧跟重訓訓練效益並不相同,因此運動時,除了活動身體,亦要清楚理解當下訓練的意義,才不會迷失在錯誤資訊當中。
以大帶小,複合動作讓你脂肪燒更多
上述提到先練大肌群,是較有效率的方式,而大肌群訓練所使用的多關節運動(Multi-joint movement)或複合動作(compound exercise),除了能連帶訓練輔助小肌群、刺激睪固酮分泌,還有以下幾個優點:
• 燃燒更多熱量:
每一公升得攝氧量會消耗5大卡熱量,而需要多肌群參與的運動,需要更多氧氣,使身體產生能量(葡萄糖與氧氣結合,釋放出能量),因此複合動作比單一肌群訓練,更能有效燃燒脂肪。
• 增加肌肉協調度:
複合訓練徵召不同肌群,不僅完成眼前的訓練,更強調維持身體平衡,也讓訓練者本身對自己的身體更有覺察,知道肌肉如何使用,更能減低生活中意外所造成的傷害程度,如打滑,身體協調穩定的人,就能站穩避免受傷。
複合動作雖有效率,但牽涉到不從肌群間的協調,建議初學者諮詢專業教練,除了避免受傷,且能確實知道如何發力,讓訓練事半功倍!
資料參考來源::bodybuilding.com、ace fitness b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