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有沒有想過,我們的腳踝每天承受多少動作?走路、站立、跑步、跳躍、深蹲、爬樓梯等等,幾乎所有下肢動作都需要腳踝來支撐。可是大部分人訓練時大多專注在核心或大肌群,卻常常忽略了腳踝這個小小卻非常關鍵的關節。
事實上,超過七成跑步相關傷害發生在膝蓋以下,除了膝蓋之外,腳踝也是最常受傷的部位之一。不論你是健身好手、馬拉松跑者,還是每天完成1萬步的上班族,如果腳踝沒顧好,生活和運動表現都會大打折扣。
為什麼該重視腳踝?

(圖/翻攝自pexels)
美國物理治療診所Bespoke Treatments治療師Brett Warner表示,「很多人低估了腳踝在訓練裡的重要性,但它在我們的動作鏈中扮演關鍵角色,透過所謂的『踝關節平衡策略』(ankle strategy),腳踝的肌腱會提前或及時收縮,讓我們在運動或日常生活中保持穩定。」
換句話說,腳踝不只是「連結小腿和腳」而已,它更是全身動作的基礎。如果腳踝不夠強壯,其他部位恐怕就會發生加倍代償的狀況,久而久之容易導致膝蓋痛、肌肉失衡,甚至跌倒或運動傷害。
舉例來說,若腳踝不穩,就容易平衡差、容易拐到連帶影響膝蓋和髖關節。別再等到扭傷或走不動才後悔,平常就要好好保養它!
腳踝結構大解析

(圖/翻攝自Sportsmed Alabama)
事實上,腳踝是「鉸鏈型關節」,主要做前後方向的動作,不像肩膀、髖關節能旋轉多方向。 腳踝的關鍵組成包括:
- 肌肉:小腿肚(腓腸肌、比目魚肌)、脛骨前後肌、腓骨肌群
- 韌帶:連結脛骨、腓骨、距骨,讓關節穩定
- 肌腱:像阿基里斯腱,把肌肉連到骨頭
- 軟骨:吸收地面衝擊
當腳落地時,腳踝背屈、腳尖呈現朝上狀態,幫你吸收衝擊。當推進時,腳踝蹠屈、腳尖呈現往下狀態,會推動身體向前。
常見的腳踝問題
- 扭傷:最常見,輕則韌帶拉傷,重則有可能韌帶斷裂
- 高位腳踝扭傷:通常發生在快速變向或不平地跑步時
- 阿基里斯腱炎 / 疲勞性骨折:過度使用造成
- 脛骨內側疼痛 (Shin Splints):小腿內側痠痛,多半跟腳踝活動度不足有關
你的腳踝是否有以下問題?小腿常覺得緊繃,階梯測試時腳跟放不下去,或是單腳平衡很差,站一下就晃動,或膝蓋內塌,又或是深蹲時腳尖一定要外轉,若你的腳踝有以上這些情況,可以嘗試透過以下方式來強化。
運動前也要記得啟動腳踝!
大家都知道,運動前要先伸展熱身,特別是像跑步這種高衝擊運動,更要注意腳踝的活動度。運動生理學家克里斯托弗·特拉弗斯(Christopher Travers)就提醒,「不要從坐著的狀態就直接開始運動,你需要先讓腳踝活動開來,讓關節周圍的肌肉有充分的血液循環,這樣才比較不容易受傷。」
強化腳踝的 9個運動
以下這些動作能同時提升腳踝的活動度、肌肉力量和本體感覺,建議跑步前先做 5-10 分鐘的活動度動作,每週再做 2 次肌力訓練。
1. 彈力帶腳踝活動(Banded Ankle Mobilization)
怎麼做:
- 進入弓箭步姿勢
- 用彈力帶固定在腳踝,提供後方斜下方的張力
- 膝蓋往前推超過腳尖,在終點處暫停三到五秒後回到原點
- 每邊 30 秒,增加關節靈活度,改善背屈
2.用腳寫字母
- 這個動作非常簡單,不論平躺或站著都可以,如果是站立,建議旁邊準備一張穩固的椅子輔助
- 抬起一隻腳,用腳趾在空中寫出ABC等字母
3. 仰躺背屈&蹠屈(Supine dorsiflexion&plantarflexion)
- 「Supine」的意思就是仰躺。平躺在地上後,用腳踝控制,把腳背往上勾,指向天花板
- 維持這個腳踝背屈的動作 15秒,接著把腳尖往前伸15秒
- 左右腳各做 2 次(總共 2分鐘)
4. 小跳步(Pogo Hops)
怎麼做:
- 雙腳與臀同寬,利用前腳掌快速彈跳
- 保持膝蓋微彎不鎖死
- 可前後、左右跳,或單腳版本。快速彈跳訓練,啟動小腿肌群,也能加強反應速度
5. 腳跟走路(Heel Walks)
怎麼做:
- 腳尖抬高,用腳跟走路 30 秒
- 活化脛骨前肌,幫助腳踝背屈更有力
6. 腳尖走路(Toe Walks)
怎麼做:
- 腳尖撐地走路 30 秒
- 可加啞鈴增加強度,鍛鍊小腿,鍛鍊小腿與足底肌群,模擬跑步推進
7. 單腳提踵(Single-Leg Calf Raises)
怎麼做:
- 階梯邊緣單腳提踵
- 緩慢放下,感受小腿拉伸不求快
- 強化小腿,穩定阿基里斯腱
- 強度太高可以改用雙腳
8. 脛骨抬腳(Tibialis Raises)
怎麼做:
- 背靠牆,腳跟貼地,腳尖慢慢抬起
- 1-2 組,每組 12-15 下
- 離牆更遠會更難,可以挑戰看看,主要是針對常被忽略的脛骨前肌
9. 單腳硬舉(Single-Leg Deadlift)
怎麼做:
- 單腳支撐,另一腳往後伸直
- 身體前傾至與腿成一直線
- 可徒手,或加啞鈴增加挑戰,提升平衡,並訓練核心與臀腿肌群
要注意的是,這些動作應該「有感但不痛」,如果疼痛或懷疑舊傷復發,請先找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檢查。只要訓練或跑步前花10分鐘暖身,搭配每週2次的腳踝強化運動,就能讓腳踝更穩定。
這些動作都不用器材,也不會花很多時間,卻能大大提升腳踝靈活度和血液循環,讓你運動起來更安全、更有效率。
最後小叮嚀
除了提升腳踝靈活度之外,合適的鞋子也可以幫助防止腳踝受傷或扭傷。如果工作或是一天之中大部分時間都需要站著,可以穿著帶有緩衝鞋底的鞋子。如果是跑者,也可以到專業跑步用品店對足部進行適當的評估和調整。
大部分的運動傷害,其實都來自「長期累積」的問題,而不是單一動作。強壯又靈活的腳踝,能幫你提升表現、降低受傷風險,讓你不論是跑 5K、半馬,還是健身房深蹲,都能更穩定、更省力。
下次開始訓練前,別忘了先花幾分鐘好好照顧腳踝,因為這個小小關節,真的影響你全身的動作!
資料來源:outsideonline、cleveland clinic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- WeckMethod-WMQ/RMTS
-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-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-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- TRX-SCT 懸吊訓練
-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-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