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,健身,健身房,台灣健身,台灣健身中心,運動中心,健身課程,重訓,肌肉,有氧運動,跑步機,心肺運動,健身教練,運動知識,營養知識,新知,營養師

2025.07.01
新手專區
專家曝硬舉的6大好處

走進健身房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器材,你可能會看到有人正拿槓鈴、啞鈴或壺鈴往下腹方向拉起,這個經典的動作就是「硬舉」。

什麼是硬舉

(圖 freepik.com)

硬舉是最實用且最基本的訓練動作之一。這個動作的目標很簡單:屈髖、抓住地上的物品,然後將它從地面提起。透過硬舉訓練可以提升力量與速度,進而轉化為增強整體爆發力。


自古以來,人類從地面撿起物品就是一項基本的動作,例如有東西掉在地上,都會彎下腰撿起來。而即便只是坐在椅子上,也涉及了臀部鉸鍊(hinge)與蹲坐的動作,這些都是硬舉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動作中的核心要素。


國外教練Megan Daley表示,硬舉是任何肌力訓練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環,硬舉是一個基礎的力量訓練動作,同時它也非常實用。


而硬舉有多種變化形式,包括羅馬尼亞硬舉、傳統硬舉,以及相撲硬舉(Sumo Deadlift),主要是訓練身體後側肌群,因此被歸類為「後側鏈」動作,像是腿後腱肌群和臀大肌等部位都會參與這個動作。


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(ACE),訓練後側鏈對於提升整體力量、爆發力、姿勢與柔軟度都非常關鍵。


因為硬舉會同時訓練許多後側鏈肌群,不僅侷限於下半身,這使得硬舉成為一項非常全身性的動作,硬舉能力越強,日常生活中進行各種動作時,就越不容易肌肉疲勞。

硬舉的六大潛在好處

(圖 freepik.com)

1. 鍛鍊多種肌群

運動生理學家Jason Machowsky表示,雖然腿部肌肉是硬舉的主要發力來源,不過背部、核心與上半身也會參與穩定重量,因此硬舉是一個極為有效的全身性訓練。

參與硬舉的肌群包括:


  • 臀肌(包括臀大肌、臀小肌、臀中肌):在各種硬舉中幫助髖部伸展與穩定。
  • 腿後肌群:位於大腿後側,包括股二頭肌、半腱肌與半膜肌,也屬於髖伸肌,與臀肌一起推動髖部前移並達成直立姿勢。
  • 股四頭肌:位於大腿前側的四塊肌肉,在硬舉起始階段幫助膝蓋伸展,包括股直肌、股外側肌、股內側肌與股中間肌。
  • 斜方肌:位於上背與頸部區域,幫助在所有硬舉變化中穩定肩膀。
  • 背闊肌:呈翅膀狀,位於背部,幫助在提拉與放下槓鈴時穩定背部中段。
  • 豎脊肌群:這組長肌群沿著脊椎分布,幫助在硬舉時保持背部平直,站直時協助穩定軀幹與提升姿勢。
  • 前臂與小腿:雖然參與程度較低,但仍會在動作中被啟動,以支撐上述肌群。

2. 有助提升爆發力

如果你是籃球、排球或足球運動員,或單純想增強跳躍力,硬舉會是很好的選擇,因為硬舉與爆發力、跳躍力有關,能幫助改善垂直跳表現,也是這是衡量爆發力的一項重要指標。


2015 年《肌力與體能研究期刊》上的一項研究發現,連續10週進行硬舉訓練,可提升膝關節伸肌與屈肌的「快速扭力特性」,也就是爆發力,進而提高垂直跳高度。


硬舉同時也是「抓舉」(power clean)這項奧運舉重動作的組成之一,而抓舉依賴速度與力量,將槓鈴拉起。

3. 提升下半身力量

(圖/翻攝自pexels)

當硬舉姿勢正確執行時,會明顯感受到目標肌群的刺激,特別是臀肌與腿後肌,這兩組肌肉是全身最大的肌群之一,經常訓練這些部位,會讓力量明顯提升。至於多久會看到進步?就取決於訓練頻率與方式。


即便硬舉以提升力量與爆發力聞名,強壯的肌肉也有助於耐力,讓你能更快、更持久地使用大肌群。


至於應該多久做一次硬舉呢?可以和教練一起擬定符合自己健身程度與目標的訓練方式,包括組數、次數與重量等等。

4. 增強背部與核心肌群的控制能力,並可能減緩疼痛

硬舉重量越重會讓你越有成就感,事實上硬舉對關節健康也有幫助,硬舉能改善背部與核心力量,強壯的背肌能保護脊椎。而硬舉屬於後側鏈運動,會訓練到背部的多個肌群。有研究指出,頻繁的後側鏈訓練能減少背痛,也能改善姿勢。


當然,如果姿勢不正確,硬舉也可能帶來風險。為了確保做出正確動作,建議在合格教練指導下進行。


運動生理學家 Jason Machowsky表示,硬舉能強化核心肌群,「為了穩定舉起的重量,核心必須大量參與」,硬舉過程中必須保持穩定,而穩定則仰賴核心肌群的力量。

5. 有助維持骨質密度

(圖 freepik.com)

骨質密度是衡量骨骼強度的指標,骨質密度越低,受傷風險就越高。而硬舉對提升骨密度特別有效,Jason Machowsky表示表示:「硬舉能透過所謂的『肌肉誘導骨骼機械負重』來維持骨密度,簡單來說,肌肉在硬舉中產生張力,會牽動骨骼,從而刺激骨骼發展。」


技術上來說,所有阻力訓練都有助於增加骨質密度,但由於硬舉能同時訓練多個肌群,而且可承受較大負重,效果特別明顯。「硬舉需要全身參與來穩定重量,從手腕、手臂抓握,到核心穩定,再由下半身發力,」他說,「所以能促進全身性的骨骼健康。」

6. 增加肌肉量,並可延緩肌少症

雖然所有阻力訓練都有助於增加肌肉量,Machowsky 指出,硬舉可同時給予多個肌群大量負荷,因此若有規律與高強度訓練,肌肉成長會更加明顯。「硬舉所帶來的負荷能促使身體維持肌肉量。」


他補充,維持肌肉是預防肌少症、隨著年齡增長導致肌肉流失的關鍵。研究顯示,像硬舉這類多關節、複合式動作比單一關節訓練更能刺激肌肉生長。

總結

在專業教練的監督下,以不同形式硬舉訓練,如羅馬尼亞硬舉、相撲硬舉與傳統槓鈴硬舉,不只可以帶來為健康帶來益處,也能在訓練中做出變化。不論是使用啞鈴、壺鈴還是槓鈴,每一種變化都值得被納入你的訓練計畫中。



文章來源:nikephysio-pedia

相關標籤
文章留言區

對本文章的建議以及想法,可以到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哦

重新填寫
表單送出
收藏成功

前往會員中心查看收藏清單

+ 會員中心

搜尋

您可以在以下欄位輸入您想尋找的項目或選取熱門關鍵字

  • # 預售
  • # 課表
  • # 有氧公告
  • # 公告
  • # 足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