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,健身,健身房,台灣健身,台灣健身中心,運動中心,健身課程,重訓,肌肉,有氧運動,跑步機,心肺運動,健身教練,運動知識,營養知識,新知,營養師

誰說小腿只能靠基因?5大經典動作帶你練出健壯小腿肌

強壯、對稱的體態關鍵,在於重視那些經常被忽略的部位。其中最常被忽略(甚至訓練錯誤)的部位之一就是:小腿肌群。如果你想強化下半身,甚至提升運動能力與身體的抗壓性,那就該重拾對小腿訓練的重視。


然而,訓練小腿肌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容易,甚至存在不少迷思。比起單靠硬舉或深蹲這些大重量訓練,小腿需要的是更具針對性的動作;但如果只是一直做徒手提踵,也不太可能真正看到成效。就和其他肌群一樣,沒有負重挑戰,小腿肌也難以成長。


小腿主要由腓腸肌(爆發性動作如跳躍、衝刺)與比目魚肌(連接小腿與腳跟,負責站立與行走)所組成。訓練小腿不只是為了外型,更能改善踝關節活動度,讓下半身動作更流暢、有爆發力,對於跑步、跳躍、運動表現都有明顯幫助。而且相較其他肌群,小腿的訓練頻率可以更高,所以沒有藉口了——是時候給你那雙小腿應得的關注,因為小腿的成長真的需要花時間與努力,沒有捷徑。但只要方法正確,還是可以有效進步。


Men’s Health 健身總監 Ebenezer Samuel(C.S.C.S.)與名人教練 Don Saladino 分享他們最推薦的 5 個小腿訓練動作,建議你盡可能常規性地加入訓練菜單中。「只要專注這四、五個動作,我們相信你不只能鍛鍊出均衡發展的小腿,更重要的是功能性也會提升,」Samuel 說道。「你的下半身會更強韌,整體也會更健康、更長壽、更有行動力。」

1. 腿推機單腿墊腳尖(Single-Leg Calf Raise on Leg Press)

動作重點:

這個動作非常適合運動員,像是常有小腿活動度問題的籃球員。透過這類單邊訓練,你不只可以檢視自身的左右失衡,也能及早著手調整。重點是完整的活動範圍,不能偷吃步。重量不用太重,反而更能延展動作範圍,實際做起來會比想像困難。建議在動作頂端與底部各停留兩秒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坐上腿推機,核心收緊、保持良好姿勢,單腿伸直,前腳掌踩在推台邊緣。
  2. 保持腿伸直,利用腳踝伸展(蹠屈)將推台往上推,頂點擠壓小腿並停留 1~2 秒。
  3. 緩慢下降到底部,腳背拉伸到最大(背屈),同樣停留 1~2 秒。


組數與次數: 3 組,每組 12~20 下。

2. 跳繩(Jump Rope)

動作重點:

跳繩其實不只是一種燃脂心肺運動,也能培養下肢的爆發力與彈性。更棒的是,它在無形中刺激了小腿肌群。可以作為暖身、收操,甚至獨立的有氧訓練方式。不需要花太多時間,就能幫你雕塑小腿線條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雙手握繩柄,肩胛、核心與臀部保持穩定,眼睛平視保持中立脊椎。
  2. 一邊跳、一邊甩繩,不用跳太高,只需輕輕離地,腳掌著地再迅速反彈。


組數與次數: 30 秒跳/30 秒休,重複 3~4 組。

3. 坐姿墊腳尖(Seated Calf Raise)

動作重點:

什麼?你說你想要真正能加重負荷的小腿訓練?與多數小腿訓練不同,坐姿墊腳尖的特點是採用彎曲膝蓋的姿勢進行,有助於更集中鍛鍊比目魚肌(soleus)。使用這台機器時,也能比較自由地調整腳掌角度。依然要強調完整活動範圍,並在頂端與底部各停留兩秒鐘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坐上器械,前腳掌放在踏板上。
  2. 墊起腳尖,將膝蓋往上頂住軟墊,把器械抬起。避免身體其他部位代償,到姿勢頂點時,擠壓小腿 1~2 秒。
  3. 緩慢放下到活動範圍底部(背屈),停留 1~2 秒。


組數與次數: 3 組,每組 8~15 下。

4. 安全槓墊腳尖深蹲(Safety Squat Bar Squat Raise)

動作重點:

這個動作利用安全槓並抓著深蹲架作為支撐,不僅能讓你完成完整的動作範圍,也能進一步加重。儘管如此,仍然要避免為了過度加重而犧牲活動幅度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在深蹲架內鋪設槓片或墊高平台。
  2. 雙腳站在平台上,扛起安全槓(肩部靠在護墊中),收緊肩膀、核心與臀部,將槓從架上移開。
  3. 雙手握住深蹲架做為支撐,將重心轉移到前腳掌,腳跟懸空。
  4. 踝關節伸展抬起身體,在頂點停留 1~2 秒。
  5. 緩慢下降到底部(背屈),同樣停留 1~2 秒。


組數與次數: 3 組,每組 10~15 下。

5. 站姿墊腳尖(Standing Calf Raise)

動作重點:

這個經典動作是訓練小腿的入門首選,原因很簡單:不僅能完整活動肌群,也不需要專門器械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找一個小階梯或堆疊幾片槓片,讓腳跟能懸空。可以使用槓鈴或壺鈴,如果在深蹲架前做,建議距離深蹲架約 10~12 公分。
  2. 若平台會滑動,可以在前方放上重啞鈴或壺鈴加重固定。
  3. 調整安全槓位置,讓你站在地上時,槓約與肩齊高。
  4. 將身體置於槓下,手肘往下拉並收緊背部,讓槓穩定地放在上背,不是頸部。
  5. 身體微微前傾,把槓靠在架上,讓你專注在發力而不必顧慮平衡。
  6. 緩慢將腳跟下降,直到小腿充分伸展,停留約 2 秒。然後用腳尖往上推起,踝關節完全伸展時擠壓小腿。


組數與次數: 3~4 組,每組 20~25 下。

認識你的小腿肌群

credit: Cleveland Clinic

事實上,只要你有訓練下肢,小腿就多少有在出力。像是深蹲、弓箭步、硬舉這些動作,都是從地面發力開始。就像你需要前臂力量來穩定拉或推的器械一樣,小腿提供的是你整個下半身動作的基礎。


這和腳部與踝關節的肌肉結構有很大關係。踝關節主要由兩個關節構成:距骨小腿關節(talocrural joint)與距下關節(subtalar joint)。前者是上踝關節,負責腳的背屈與蹠屈;後者則控制腳掌的內翻與外翻。這兩個關節除了需要周圍肌肉提供力量,也需要良好的活動度與穩定性。


小腿肌群主要由三部分組成。最大、最外側的是腓腸肌(gastrocnemius),也就是你常看到的那顆「棒球肌」。這塊肌肉有兩個頭:外側頭與內側頭,分別位在小腿外側與內側,兩者可協同發力。腓腸肌負責讓你腳尖朝下延伸(蹠屈)。記住一個原則:當腳跟高於腳尖、肌肉收縮時,就是腓腸肌在出力。


另一塊肌肉則是比目魚肌(soleus),功能與腓腸肌相近,但差別在於連接點不同:腓腸肌連接在膝蓋上方,而比目魚肌則連接在膝下。所以當膝蓋彎曲時,主要出力的是比目魚肌;而膝蓋打直時,則是腓腸肌主力承擔。

如何設計你的小腿訓練菜單

由於踝關節有較高的活動度,腳掌的角度與踩地方式會大幅影響訓練成效。從內旋、外旋,到腳掌如何推地,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刺激的肌群。


想打造立體的小腿,就得採取多元的訓練方式。這也是為什麼登山客的腿通常都特別結實——因為他們在攀爬各種地形時,會不斷讓小腿在不同角度做出離心與向心收縮。加上這類活動本身就伴隨大量重複次數。


訓練時也要記得變換訓練目標與次數範圍。你可以在某些天以 10~15 下為主力訓練日,也可以安排高達 20~25 下的高容量日。這也代表你不該害怕在低次數日進行高重量挑戰。


此外,小腿訓練不只限於機械性地做墊腳尖。真正的運動員會把強大的小腿爆發力,轉化成競技優勢。你能從小腿肌產生多大的力量,會直接影響你的力量、速度與運動表現。因此,最佳的小腿訓練不該只有增肌,也要加入跳躍、衝刺,甚至上坡跑、階梯跑這些動態訓練哦!



資料參考來源:Men's Health
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
  • WeckMethod-WMQ/RMTS
  •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  •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  •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  • TRX-SCT 懸吊訓練
  •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  •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

相關標籤
文章留言區

對本文章的建議以及想法,可以到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哦

重新填寫
表單送出
收藏成功

前往會員中心查看收藏清單

+ 會員中心

搜尋

您可以在以下欄位輸入您想尋找的項目或選取熱門關鍵字

  • # 預售
  • # 課表
  • # 有氧公告
  • # 公告
  • # 足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