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,健身,健身房,台灣健身,台灣健身中心,運動中心,健身課程,重訓,肌肉,有氧運動,跑步機,心肺運動,健身教練,運動知識,營養知識,新知,營養師

如何練出飽滿二頭肌?6大關鍵動作「長短頭」一次包辦!

想擁有飽滿有力的二頭肌嗎?其實鍛鍊二頭肌不只是為了外表好看,不論是提重物、拉東西、投擲,都會用到二頭肌。也就是說,就算你不是為了帥氣線條,強化這塊肌群對日常功能也非常值得投資。


雖然二頭彎舉(bicep curl)是最經典的手臂訓練,但如果你只靠這一招,不但進步有限,很快也會覺得無聊。所以,今天我們幫你準備了比只做彎舉更有效的訓練組合,讓你撐爆袖口的同時,訓練效果也大大提升。

認識二頭肌結構

credit: Wikipedia

正式開始訓練前,我們先來快速理解一下二頭肌的結構。二頭肌(biceps brachii)是位於上臂前側的厚實肌肉,由兩個「頭」組成:

  • 短頭(short head):靠近內側,負責整體寬度與支撐
  • 長頭(long head):位於外側,是你手臂彎起時出現的那顆「山峰」


想要練出飽滿立體的二頭肌,就必須同時刺激這兩個區域。雖然無法完全分開訓練兩頭,但透過不同握距與角度的動作,可以將訓練強度偏重在特定部位。

針對不同頭部的訓練建議

在進行手臂訓練時,若想有效打造出結構完整、線條分明的二頭肌,就需要分別針對**長頭(long head)與短頭(short head)**進行訓練。長頭負責營造出高聳的二頭肌「山峰」,而短頭則讓整體手臂在正面看起來更寬、更有厚度。


針對長頭的訓練,關鍵在於採用窄握的動作,例如窄握 EZ 槓彎舉,這樣可以增加外側頭部的參與度。**中立握姿(如錘式彎舉)**也是刺激長頭的好選擇,同時啟動到前臂肌群。而在動作過程中,手肘保持貼近身體側邊,可以讓長頭發揮最大效能,是進行長頭刺激不可忽略的細節。


相對地,若想加強短頭訓練,則應選擇寬握方式,例如寬握 EZ 槓彎舉,能提升內側肌頭的參與比例。除此之外,像專注彎舉(Concentration Curl)這種掌心完全翻轉向上的正握動作,也對短頭非常有效。而另一個刺激方式是將手臂平舉或與地面平行進行彎舉,例如高滑輪彎舉(High Cable Curl),這樣的手臂位置會加強肩關節穩定性,同時強化短頭的參與度。

同樣不能忽略的關鍵肌肉

credit: Sydney Physio Clinic

除了這兩個大家熟知的二頭肌頭部之外,其實還有兩塊不能忽略的關鍵肌肉也參與了手臂彎曲的動作,分別是肱肌(brachialis)與肱橈肌(brachioradialis)。肱肌位於二頭肌下方,是手肘彎曲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,甚至比二頭肌本身還強大約 50%。肱橈肌則是位於前臂,主要協助彎曲與穩定動作。這兩者雖然不會讓手臂看起來像「二頭肌山峰」那樣醒目,但它們能讓手臂在整體視覺上更厚實、更飽滿、更有力。若你想練出真正令人稱羨的手臂線條,那就千萬別只專注在二頭肌,這兩塊肌群的強化也同樣重要。


這兩塊肌群不只協助施力,也讓你整體手臂看起來更厚實、更有力。想練出真實的「手臂炸裂感」,不能只靠二頭肌。


以下是我們精選的 6 個高效動作,不只是傳統的啞鈴彎舉而已,而是針對不同部位、不同肌群的多角度設計。

1. 專注彎舉(Concentration Curl)|短頭主攻

這個動作的優勢在於專注度極高,能建立出最強的肌肉-神經連結。研究指出,這是最能「孤立」訓練二頭肌的動作之一。


因為這個動作不會動用其他肌群來「幫忙」,所以對肌肥大針對性非常好。重量可以輕一點、放在訓練的後半段進行。


動作分解

  1. 坐在長凳邊緣,雙腿開成 V 字,啞鈴放在雙腿間地板上。
  2. 拿起一側啞鈴,手肘靠在同側大腿內側;另一隻手自然放在另一腿上輔助。
  3. 掌心朝上,挺胸收腹。
  4. 彎舉至胸前,過程中保持手腕穩定中立。
  5. 到頂點時收縮二頭肌、停留一秒,再慢慢放下。
  6. 每邊做 8–12 下,共做 3 組,組間休息 60 秒。

2. 錘式彎舉(Hammer Curl)|長頭+肱肌+肱橈肌

錘式彎舉就像是傳統彎舉的「雙胞胎」,差別在於手掌面對彼此(中立握),這個改變讓你能強化二頭肌長頭、肱肌與前臂肌群,是非常全面的手臂訓練。


可以雙手同步(建議入門從這開始),也可以交替進行。


動作分解

  1. 雙手各持一啞鈴,手臂自然垂在身體兩側,掌心朝向大腿。
  2. 核心收緊、挺胸、肩膀下沉穩定。
  3. 手肘固定於身體兩側,只動前臂往上彎舉,直到拇指靠近肩膀。
  4. 頂點停留一秒收縮,然後慢慢放下。
  5. 重複 8–12 下,共做 3 組。


小提示:若身體容易借力晃動,可跪姿進行,或坐在椅子上背靠椅背做更穩定的版本。

3. EZ 槓彎舉(EZ Bar Curl)|長頭 or 短頭(取決於握距)

EZ 槓不像直槓那樣要求手腕全程翻轉,它的斜角設計讓動作更自然、對關節更友善,同時也能有效啟動二頭肌與前臂肌群。

  • 窄握 → 偏重長頭訓練
  • 寬握 → 偏重短頭訓練


動作分解

  1. 站姿握住 EZ 槓內側握把,掌心朝上,手肘貼緊身體。
  2. 保持脊椎中立與手腕穩定,前臂向上彎舉。
  3. 彎至二頭肌完全收縮,頂點停留一秒,再放下至手臂打直。
  4. 重複 8–12 下,共做 3 組。


這種類型的動作因為是站姿,除了二頭肌,也需要啟動核心與臀部穩定肌,對全身的穩定度也有幫助

4. 傳教士彎舉(Preacher Curl)|短頭主攻

雖然不是最主流的彎舉方式,但**傳教士彎舉(又叫牧師椅彎舉)**對想要強化二頭肌非常有效。你幾乎無法「作弊」,整隻手臂被固定在斜板上,逼迫你只能靠二頭肌完成整個動作,這就是它的強大之處。


因為手肘的位置在身體前方,所以這個動作偏重訓練短頭。一般會使用 EZ 槓進行,但也可以用啞鈴進行單手或雙手版。如果你的健身房沒有懸臂椅,也可以用啞鈴+斜椅替代。


動作分解

  1. 調整牧師椅高度,讓你坐下時胸部能靠在墊子上方。
  2. EZ 槓放在支架上,選擇適當重量。
  3. 坐穩後,上半身壓在墊子上,手臂靠在前方斜墊上。
  4. 肩寬握距握槓,掌心朝上。
  5. 用前臂將槓鈴往上彎舉至肩膀位置,頂點停一秒。
  6. 慢慢放下至手臂伸直。
  7. 重複 8–12 下,共做 3 組。


小提示:檢查是否有完整伸展,確保每一下都彎到底、放到底,才能給肌肉足夠張力,達成增肌效果。

5. 高滑輪二頭彎舉(High Cable Bicep Curl)|短頭主攻

這個動作模仿健美選手「前雙臂擺出」的經典姿勢。如果你想在比賽前雕出清晰的線條,這個就是你該練的動作


大多數彎舉都是從手臂自然下垂的位置開始,而高滑輪彎舉則是將手臂打開成「T 字型」拉回耳邊,這種外展姿勢讓肩關節穩定肌參與更多,也更強調二頭肌短頭的刺激。


動作分解

  1. 在滑輪機兩側的最上方安裝單把手把。
  2. 站在機台正中央,雙手各握一個把手,手臂張開與肩同高,身體呈 T 字型。
  3. 腳站在肩膀正下方(或使用前後交錯站姿),核心收緊。
  4. 同時彎舉雙手,將手往耳朵方向拉,肘部保持與身體平行,不要前移。
  5. 頂點收縮、停留一秒,再慢慢放回起始位置。
  6. 重複 8–12 下,共做 3 組。


小提示:這個動作也可以做成單手版,有助於改善左右手肌力不平衡。

6. 反手引體向上(Chin-Ups)|長頭+短頭複合訓練

沒錯,想要練大手臂,不一定只能靠彎舉。引體向上其實是超棒的複合動作,不只訓練背、肩、核心,也會大幅啟動二頭肌。


正手引體向上(Pull-Up)不同,使用的是掌心朝內的反握(supinated grip),會讓拉起的主要動力由二頭肌發揮。

  • 窄握 → 偏向訓練長頭
  • 寬握 → 偏向訓練短頭


動作分解

  1. 雙手略比肩寬握住橫桿,採用正握,手臂打直懸掛。
  2. 核心收緊、屁股夾緊,雙腳可交叉或向前伸。
  3. 用力拉起身體,肘部向後下方拉,直到下巴高過橫桿。
  4. 頂點停留一秒,慢慢放下回起始位置。
  5. 重複適合你的次數範圍。


訓練等級說明:如果你做不到完整的引體向上,也沒關係,有以下幾個替代方案:

  • 彈力帶輔助引體向上:將長彈力帶綁在橫桿上,站上帶子施力協助你完成動作。
  • 機械輔助引體向上:選擇適當輔助重量(越重越輕鬆),雙膝跪在墊上進行完整引體動作。
  • 負向引體向上:從跳上橫桿開始,下巴在橫桿上方,然後慢慢控制下放,用負向控制來增強力量與肌力發展。

常見問答

Q:我每次訓練應該做幾個二頭肌動作?

 A:一般建議每次選擇 2–4 個動作,混合複合式與孤立動作最理想。


Q:多久應該訓練一次二頭肌?

 A:每週 2 次是最佳頻率,留至少 48 小時讓肌群恢復。


Q:可以每天都練二頭肌嗎?

 A:不建議。肌肉需要時間修復生長,天天訓練反而容易造成過度使用與疲勞。


Q:我該怎麼避免二頭肌訓練時受傷?

 A:保持正確姿勢、不要超過能力硬拉重量、做足熱身與伸展是關鍵。

打造二頭肌,不只是彎舉那麼簡單

練出粗壯的二頭肌不只是外表好看,更是提升整體功能性與上肢力量的關鍵。從不同角度出發,針對短頭、長頭與肱肌等不同肌群,你需要的是一套全面性、變化豐富的訓練計畫,不只做單一動作,而是組合訓練 + 正確姿勢 + 穩定進步


資料參考來源:GymShark
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
  • WeckMethod-WMQ/RMTS
  •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  •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  •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  • TRX-SCT 懸吊訓練
  •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  •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

相關標籤
文章留言區

對本文章的建議以及想法,可以到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哦

重新填寫
表單送出
收藏成功

前往會員中心查看收藏清單

+ 會員中心

搜尋

您可以在以下欄位輸入您想尋找的項目或選取熱門關鍵字

  • # 預售
  • # 課表
  • # 有氧公告
  • # 公告
  • # 足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