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許多人以為要減脂、減重,就得把澱粉砍到見底;體重短暫下降常讓人以為方法有效,但那多半是肝醣與水分流失的效果。真正能帶來長期改變的,是穩健的熱量赤字與聰明分配澱粉:以全穀與澱粉性蔬菜為主,既能提供穩定能量,也藉由膳食纖維拉長飽足、幫助血糖更穩。對運動與健身來說,澱粉分解後儲成的肝醣是中高強度訓練的重要燃料,吃得太少反而會讓訓練品質、技術穩定度與恢復一起下滑,久而久之更難保留肌肉、也更難持續。與其「戒澱粉」,不如學會選對種類、抓好份量、放在對的時機(特別是訓練前後)。接下來,我們就用清楚的原則與實作範例,帶你把澱粉吃對,讓減脂更穩、表現更好。
澱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一大主角,也是多數人日常能量的主要來源。關鍵不是「要不要吃」,而是吃對種類、抓好份量、選好時機。以下從觀念、標示、食物選擇到實作策略,一次講清楚。
為什麼需要澱粉?
澱粉會被分解成葡萄糖,儲存在肌肉與肝臟成為肝醣。當你做中高強度的運動(如多關節重訓、間歇跑、團課、有氧間歇)時,主要就靠肝醣來供能。肝醣充足時,你可以:
- 維持訓練品質與總量:更多有效重複次數、更穩定的組間輸出,不容易提早「熄火」。
- 保持技術與速度:疲勞晚來,動作更穩定,代償與受傷風險更低。
- 加速恢復:運動後補充澱粉能回補肝醣,搭配足量蛋白質,有助於肌肉修復與隔天持續訓練。
實務建議(依體型、訓練量與目標微調):
- 每日總量
* 一般重訓/健身族:3–5 克/公斤體重/天。
* 中高量耐力或爆發型訓練期:5–7 克/公斤體重/天。
- 訓練前(1–4 小時):選易消化、低脂低纖的澱粉(如白飯+少量瘦肉、雜糧吐司、香蕉、優格加少量燕麥)。若僅剩 30–60 分鐘,可吃15–30 克的快速澱粉小點(如香蕉半根、果乾一小把)。
- 訓練後(1–2 小時內):澱粉 0.8–1.2 克/公斤 + 蛋白質 20–40 克(或約 0.3 克/公斤),如糙米飯+雞胸肉+大量蔬菜,或地瓜+鮭魚飯糰+豆漿。
- 減脂期:不是把澱粉砍光,而是把份量集中在訓練前後,非訓練時段略減,確保表現不掉、恢復到位。
# 腸胃敏感或有血糖管理需求者,請依個人情況與專業建議調整。
選擇面向:
- 平日基礎:以全穀澱粉與澱粉性蔬菜為主(糙米、燕麥、藜麥、地瓜、南瓜)。
- 比賽/衝量日前夕或賽前數小時:可適度提高易消化澱粉比例(如白飯、馬鈴薯泥),避免纖維過高造成腸胃不適。
全穀澱粉 vs 精製澱粉

credit: The Fit Mother Project
- 全穀澱粉:保留麩皮與胚芽,纖維與礦物質較高,消化較慢、血糖較穩。代表食物:糙米、燕麥、黑麥、斯佩耳特小麥、藜麥、小米、碾碎小麥、小黑麥。
- 精製澱粉:去除了麩皮與胚芽,纖維較少、較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。代表食物:白吐司、白飯、白麵條、糕點、膨化穀片。
原則:日常以全穀澱粉為主,精製澱粉保留在運動前後或偶爾享用。
看懂標示:避開「精製+加糖」的雙重陷阱
- 配料表優先挑「全麥粉、燕麥、黑麥、糙米」等字樣排在前段的產品。
- 「多穀」不等於「全穀」。看清是否標示「全穀」。
- 穀片、麵包、醬料常藏有添加糖;配料表若一堆「…糖」,而且排很前面,就少買。
主食這樣選
- 麵包:挑全穀款,口感紮實、不偏甜為佳。每片纖維約三克以上更理想。
- 米飯:以糙米或雜糧飯取代白飯。不習慣口感,可用白米比糙米二比一起步,逐步提高糙米比例。
- 麵食:多選蕎麥麵、全麥麵,或把白麵和大量蔬菜、蛋白質一起搭配,降低升糖速度。
- 穀物輪替:藜麥、小米、碾碎小麥、小黑麥、燕麥交替使用,營養更全面。
澱粉性蔬菜:秋冬的穩定能量

credit: Sydney Healthy Center
地瓜、馬鈴薯、南瓜、山藥、玉米、蓮藕等都屬澱粉性蔬菜,提供複合性澱粉與纖維。烹調以蒸、烤、氣炸為主,少用油炸;用香草、胡椒、少量橄欖油調味就很好吃。
豆類與扁豆:澱粉+蛋白質的雙料選手
紅腰豆、白腰豆、黑豆、花豆、鷹嘴豆、扁豆、裂皮豌豆,同時提供澱粉、蛋白與纖維,是替代精製澱粉的聰明選擇。罐頭豆先沖洗瀝乾可大幅降低鈉含量。
水果與飲料:別讓糖飲擠掉你的澱粉額度
水果不是澱粉主食,但整顆吃能帶來纖維與微量營養素;果汁則少了纖維、升糖快,少用。含糖飲料的糖量常驚人,容易讓總熱量超標,建議以無糖茶、黑咖啡、氣泡水加檸檬替代。
小點心也能是健康澱粉
爆米花屬全穀,纖維高、份量感足。撒海苔粉、乾燥香草或胡椒提味,但要記得避免奶油與焦糖!
份量與時機:把澱粉吃在對的地方
- 一般日:每餐澱粉抓餐盤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。
- 運動日:訓練前後可適度增加全穀或澱粉性蔬菜,幫助表現與恢復。
- 搭配法:澱粉要和蛋白質與蔬菜同盤,讓血糖更平、飽足更久。
三個立刻學起來的小策略
- 白飯升級:把白米改為白米加糙米加小米的雜糧飯,口感與纖維一次就位。
- 麵包篩選:逛麵包店先看成分與纖維,選擇全穀、低糖、少油款。
- 便當配法:主食改地瓜或雜糧飯,配一份豆類或豆製品,再加滿滿蔬菜。
吃對澱粉,能量更穩、表現更好
把澱粉吃對,等於把訓練的油門與煞車調到最佳位置:訓練時有燃料可以燒、動作品質不走鐘;訓練後補得及時,隔天還有力。做法其實很單純——以全穀與澱粉性蔬菜為主、精製澱粉留在訓練窗口、配蛋白與蔬菜同盤,再依訓練量調整份量。
本週可以從兩件事開始:
- 訓練前 1–2 小時固定吃一份低脂低纖、易消化的澱粉(例如:白飯半碗+蛋白質;或雜糧吐司一片+優格),觀察你的力量、速度與專注度是否更穩。
- 訓練後 1 小時內吃到澱粉+蛋白質(例如:地瓜+雞胸;糙米飯糰+豆漿),記錄隔天肌肉痠痛與精神的變化。
當你把種類、時機、份量三件事做到位,能量曲線與訓練成效會用體感回報你。澱粉不是敵人,它是讓你更強、恢復更快、表現更好的隊友。
資料參考來源:WebM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