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搖飲與冰品是日常小確幸,隱藏的熱量陷阱

對很多人來說,手搖飲和冰品不只是解渴或飯後甜點,更是一種日常。珍珠、椰果、奶霜、煉乳……琳瑯滿目的配料讓人難以抗拒。
但你知道嗎?這些「加料」常常是讓你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熱量、糖分的隱藏兇手,熱量直逼一餐。
一杯飲料=兩碗白飯?
台灣人一年喝掉的手搖飲杯數,堪稱世界級。許多人以為「少糖」、「去冰」就很健康,卻忽略了配料本身的負擔。
以常見的「珍珠奶茶」為例,一杯全糖+珍珠的熱量,往往逼近 700 大卡,等於吃下兩碗白飯!
更可怕的是,這些配料不只高熱量,還可能讓血糖快速飆升,導致餐後疲倦、脂肪囤積。
手搖飲的地雷配料

手搖飲本來是茶的基底,一旦加料,熱量和糖分立刻飆升。常見的地雷有:
- 珍珠/波霸珍珠/粉圓/粉粿:主要成分是澱粉,加上糖漿熬煮後,等於「液體糖+澱粉」。
- 布丁:含有奶精、糖、香料、色素,屬於加工食品。
- 多多:雖然有乳酸菌,但糖分非常高,一小瓶相當於 2–3 顆方糖。
- 椰果:口感 Q 彈,但大多泡在糖水裡,含糖量驚人。
- 奶蓋:由鮮奶油、起司粉與糖調製,脂肪含量高,容易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與糖分,是「雙重地雷」。
- 冰淇淋:一球動輒 200–250 大卡,來自乳脂與糖分。
冰品的地雷配料
刨冰、冰品看似清爽,但配料一「滿配」,等於額外多吃一餐。常見地雷包括:
- 芋圓:以澱粉和芋頭製作,口感好看似天然,熱量卻不低。
- 波霸珍珠、粉粿、粉條、芋圓:澱粉類配料,經常搭配糖漿,熱量不輸正餐。
- 蜜紅豆、蜜綠豆、蜜花豆、蜜地瓜、蜜芋頭:雖然原料本身有蛋白質或纖維,但加糖熬煮後,糖分翻倍。
- 煉乳:屬於「濃縮糖+乳脂」組合,一匙就超過 50 大卡。
相對安全的配料:清爽又有口感的選擇
以下這些「低糖、少加工」的選擇比較安全:
- 愛玉:植物種子洗出的天然膠質,富含多醣體,質地清爽,不會造成額外負擔。
- 薏仁: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與維生素B群,能延緩血糖上升、增加飽足感。
- 花生:含植物性蛋白與不飽和脂肪酸,適量能幫助增加飽足感與營養價值。
- 蘆薈:水分含量高,並含有植物多醣體與微量礦物質,帶來清爽口感。
- 仙草:含有多酚與植物膳食纖維,有助於舒緩口渴、降低燥熱感。
- 新鮮水果:天然來源的維生素、礦物質與抗氧化物,提供甜味的同時兼顧營養。
- 寒天、蒟蒻:幾乎零熱量,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,能增加飽足感、幫助腸道蠕動。
- 茶凍、杏仁凍、桂花凍:多為植物性膠質或穀物製成,熱量相對溫和,兼具口感與飽足感。
👉 正確做法:控制「份量」與「基底」。例如以無糖茶為基底、最多只加一種配料,並減少加料頻率。
營養師教你怎麼點才不踩雷?
點手搖飲或冰品時,最怕的是「糖分+澱粉+油脂」三重疊加,瞬間讓一杯飲料或一碗冰品熱量超過一餐。想要解饞又不增胖,可以這樣選:
1. 基底優先
- 手搖飲:以無糖茶、冷泡茶、無糖豆漿取代奶精或調味飲品。
- 冰品:選清冰、挫冰或仙草冰,不加煉乳、糖水。
2. 配料挑選
- 避免疊加澱粉類:珍珠、波霸、芋圓、粉粿、粉條等,建議一次最多只選一種。
- 小心高糖配料:布丁、椰果、蜜紅豆、蜜芋頭…盡量少碰。
- 控制油脂類:花生雖然是健康油脂,但熱量高,而且通常還會有額外加糖去蜜,一小匙就超過 50 大卡,建議淺嘗即可。
- 相對安全的選擇:愛玉、仙草、蒟蒻、寒天、新鮮水果。
3. 份量把關
- 點小杯、不加大:熱量自然減少。
- 加料「一種就好」:把飲料或刨冰當「茶+點心」,而不是「甜點拼盤」。
- 甜度建議半糖以下:盡量選微糖、無糖。
4. 頻率控管
- 手搖飲一週不超過 2 次。
- 冰品採「分享制」,避免一人獨享整碗。
營養師小提醒
想品嚐手搖飲或冰品並不是問題,關鍵在於懂得選擇。控制飲用頻率、挑對配料,就能享受美味又不怕多餘負擔。畢竟地雷配料往往熱量高、糖分高,過量不只讓血糖起伏,也容易堆積脂肪;相對地,挑對清爽又安全的配料,還能帶來飽足感。
👉 下次點餐前,不妨先想想:這是享受的清爽,還是多餘的負擔?
撰文者: 黃意涵 營養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