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▲鐵人三項一姐李筱瑜成為健身工廠贊助選手,暢談心路歷程。
有臺灣「鐵人三項一姐」美譽的李筱瑜,25歲開始玩鐵人,29歲成為國手,35歲成為台灣第一位職業鐵人三項選手,除了是唯一一位以職業身分成功進軍世界鐵人三項的終極殿堂:IRONMAN夏威夷世界錦標賽,也曾躋身職業鐵人世界Top 10,彪炳戰績傲視群倫。今年李筱瑜成為健身工廠的贊助選手,健身工廠提供優質健身環境與先進設備讓職業選手盡情訓練使用,期望成為選手們的最佳健身夥伴與後盾。

▲李筱瑜從小便嶄露運動天份。(李筱瑜提供/場地:健身工廠信義廠)
李筱瑜在小時候即嶄露運動天份,發現自己在跑步測驗時輕鬆把同學甩在身後,本想加入籃球隊的她,5年級加入當時是縣市代表隊的游泳隊,但因跑步成績突出,自己也很喜歡跑步,還是被學校邀請參加田徑競賽,但田徑和游泳是兩個互斥的隊伍,因此她都只能「偷偷地去參加」。

▲2002年李筱瑜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比賽,設備都是借來的,外型也像個男孩子。(李筱瑜提供)

▲李筱瑜也曾經當過健美選手。(李筱瑜提供)

▲李筱瑜在北海道舉辦的IRONMAN JAPAN拿下女子職業組三連霸。(李筱瑜提供)

▲騎車是李筱瑜熱愛的運動之一。(李筱瑜提供/場地:健身工廠信義廠)
關於每年一度在夏威夷舉辦的世界錦標賽決賽,這是所有鐵人三項愛好者心目中的聖杯,它的光環甚至蓋過奧運,由於只要在IRONMAN的一場超鐵賽中奪得分組冠軍就獲得參賽權,對於各地的好手們來說,這是一個伸手可即的夢想,只要你夠強,就有機會到KONA去跟世界好手們一較身手。
對於李筱瑜來說也是如此。2009年當她考慮要進軍長距離時,在網上看到相關賽事的宣傳影片,除了字幕先後出現“3.8KM SWIM” 、“180KM BIKE”、 最後“42KM RUN”轟然出現,她知道這就是她要的。而其中有一些選手是有身體缺陷的,看著影片裡的這些選手,想著他們如何能完成這樣的距離,再想到自己也曾經處於那樣的狀態中,雖然自己最後沒有少了任何一隻手腳,她相信「他們一定承受比我更多心理和生理的壓力」,既然他們都可以,她決定自己也要來挑戰。
接著,她知道這個項目有一個最高的賽事在夏威夷,只要在它於世界各國所主辦的賽事中拿到年齡組冠軍就有資格,她知道自己想要去那個世界冠軍賽,而不只是在一場比賽完賽而已,這部份她也做到了。

▲2015年IRONMAN世界錦標賽對李筱瑜來說雖有遺憾,但也是畢生難忘的經驗。(李筱瑜提供)
KONA的世界冠軍錦標賽除了緊張刺激的賽程,更像是選手們與加油團的大型嘉年華,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手們在此相遇競技,也互相交流增進情誼。在3次前進KONA的過程中,李筱瑜結識一位澳洲選手,對方跟她說「我覺得以你的成績來說,很期待你進到職業組。」這句話如雷貫耳。在所有人眼中像「神」一般存在的職業組,對她來說高不可攀的存在,裡面每個人都是超級精實的樣貌,而且都「跑在前面」,當時覺得不可能的她聽了也只是一笑置之,沒想到這個念頭在她心中慢慢發芽。就在一年、兩年、三年的參賽過程中,她發現自己的成績和世界前10名只差半小時,她對跑步很有把握,「那如果我在腳踏車項目多加強」、「游泳再加強一點,其實還蠻接近的」,「可以勾到那台子的邊邊一點點」,於是在姐姐和當時經紀人的協助之下,她開始轉入職業組。
其實,得知她要進軍職業組,無論親友、同儕或前輩都是一片反對。所有人都說「不可能」、「太難了」,她覺得「為什麼不可能?」她想要進入這個職業的殿堂,與其當一位國手,眼睜睜看著國籍受限制、得名頒獎升上去的也不是國旗,她希望在這個世界級、開放性的賽事之中,除了讓自己的國旗飄揚在會場之中,進到終點時也可以批著自己的國旗,讓全世界知道「我是代表臺灣」。
成為職業選手意味著更多的挑戰,和隨即而來的資金問題。和網球、高爾夫一樣,職業選手必須要參加巡迴賽拿積分,一年至少參加3場長距離和2場中距離,而且世界積分排名要在35名以內才有資格前進KONA,為此她整整努力了3年。
2013年她還放下工作,到沖繩去和2位職業選手一起訓練,不過業餘組和職業組的訓練強度和距離都有很大落差,游泳隨便都是5、6,000公尺起跳(一般訓練只有2、3,000),她常常游不完,「幾乎都是被撈上來」,腳踏車也常騎到一半被拉開收車,教練於是找她吃飯開會,「35歲轉職業,這樣OK嗎?」由於不想被勸退,她懇求教練再給她一點時間,她悶頭狂練,兩週過去,再次測驗騎車100公里,她便不僅是跟上,而是超越了日本選手。結訓時教練對她說,「我覺得你未來10年在長距離項目上會有很大的斬獲。」
不過雖然她在北海道IRONMAN JAPAN初試啼聲就獲得第一場職業冠軍,但是她另一顆選手之路的大石頭又驟然落下。同年10月,她在臺灣再度遭遇車禍,面臨接下來8個月的復健低潮期,隔年再回到沖繩,教練問「你要不要退休?」因為狀況比去年剛來時還差。她不想放棄自己將近一年、已經做得差不多的訓練,還是參加了IRONMAN JAPAN,還好身體有回應她的努力,「第二個冠軍就這樣拿下來」,第三年在這場比賽三連霸時,她的排名也終於如願進入世界前35名,獲得KONA職業組門票。

▲李筱瑜持續精進自己。(李筱瑜提供/場地:健身工廠信義廠)
談到2015年夏威夷IRONMAN世界冠軍錦標賽,李筱瑜難掩遺憾。已經準備了三年,當時狀態絕佳的她,卻因為腳踏車賽道旁一位穿得很像志工的人的指揮,讓她走錯路,前後都沒有其他選手,越騎越覺奇怪的她好不容易找到裁判,請他查GPS,但卻得到沒有錯誤記錄的回應,「Are you sure?」大會裁判問了她三次,雖然那條路路程差不多,最後也回到應走的路線,不過不昧良心的她向主審堅持自己走錯路,並主動進入罰時帳,但主審不承認此事,若她要堅持必須拆下晶片且在此退賽,於是她就在拔下晶片的狀態下,還是完成馬拉松跑完全程。事後大會紀錄雖然她排名25名,卻仍被取消資格。
2016、17兩年因有富邦贊助,她便拉到德國去找該國女子冠軍做訓練,獲得更進一步的精進,也在17年法蘭克福超鐵賽中達成自己世界排名前10的目標。那場比賽也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場,因為在騎車賽段中,有一位不服輸的男子選手不滿被超車,長達150公里的距離都在和她尬車,互相超來超去,而且罵聲不斷,令她莫名其妙,不過維持自己配速的她並未理會他的挑釁,直到對方力竭放棄,後來再遇到時終於表示道歉。

▲藉由廠內各項先進器材,李筱瑜得以舒適鍛鍊。(李筱瑜提供/場地:健身工廠信義廠)
由於在職業組有不得不完成的賽程和訓練,這樣的制約令李筱瑜感覺困乏,「各方面都蠻消耗的」,而世界冠軍實在遙不可及,加上2017年有三位她很熟悉的選手都退休了,裡面又數她年紀最大,戰友相繼離場,「那種互相鼓勵互相扶持的感覺不見了」,因此2018年她決定從IRONMAN職業選手退下來。
職業選手退休之後恢復自由身,李筱瑜還是活躍於各大賽事,將目標放在之前就很想參加的日本四大超鐵賽:宮古島、五島、皆生和佐渡。不過命運的挫折總是不斷,2019年在她完成宮古島賽事後又遭遇車禍打擊,休息復健了近四個月之後雖然又出賽(佐渡),但是狀況不如預期,身體還會痛只能慢慢跑的她「第一次跑到快四小時」、「第一次被這麼多選手超越」。不過也由於受傷,讓她感謝賺到了更多時間能與母親相處。

▲李筱瑜也會保持基本重量訓練維持體態。(李筱瑜提供/場地:健身工廠信義廠)
在跟李筱瑜訪談的過程中,她主動提到很喜歡到健身工廠運動,能在乾淨又舒服的環境裡鍛鍊和使用這些先進的設備感到幸福,以往她住永春站附近便常到信義廠,對於該廠近來擴大營運空間印象深刻,現居八里的她,也可以就近選擇淡水廠,覺得最新最好的設備都在健身工廠,另外她也提到最喜歡廠內的空氣品質和空調的設定,讓怕冷的她在運動時感覺相對舒適。
至於在健身房內都從事哪些運動,李筱瑜表示,因為平常跑外面都是衝擊性比較大的,因此回到室內她會選擇衝擊性比較小,但強度較高的運動,例如登階機,她也特別提到很愛用滑雪機和攀繩機,都是一些強度高但很有趣的訓練設備。在重訓方面,她也提到在比賽中間或是休息期間,她會做一些基本的重量訓練,藉此維持身體的肌肉量。
未來李筱瑜除了日本四大賽,她也希望能在運動過程中做一些公益,藉此回饋社會,「錢我沒有,出力我有」,無論是公益的賽事還是活動,她都願意參與,也希望藉由這些活動,推廣健康概念,讓大家更愛運動。
回顧自己的運動生涯,李筱瑜認為「你不要設限就沒有極限,你只要願意嘗試都有成功的可能,不要害怕去挑戰,不要害怕痛苦,當你一跨過去,轉頭去看,它其實都已經不算什麼了。不跨過去,你永遠就只是停在原點。」
李筱瑜

學歷:台北體育學院水上運動系畢業
著作:《小短腿來了!三鐵一姐李筱瑜的鐵人之路》
經歷
2002 代表臺灣參加亞洲女子健美錦標賽